一、溫度校驗裝置日常維護要點 1.運行狀態檢查
-制冷系統:定期檢查壓縮機運行聲音是否異常,觀察冷凝器、蒸發器表面是否積塵。若采用風冷冷卻,需清理冷凝風機及散熱片;若為水冷冷卻,需確保進水壓力、溫度及流量穩定,并定期清洗冷凝器內部水垢。
-加熱系統:檢查電加熱管或加熱板是否老化,測試線路絕緣性能,防止短路風險。
-循環風機:確保運轉平穩,避免因風道堵塞導致箱內溫度不均。
-傳感器與檢測元件:使用標準溫度源(如干濕球校準儀)定期校驗高精度溫度傳感器(如鉑電阻PT100)的靈敏度和響應速度,誤差超過±0.5℃時需調整或更換。
2.密封與電氣檢查
-密封膠條:定期檢查門封條是否老化、變形,及時更換失效膠條,防止冷熱空氣泄漏。
-電源系統:檢查電源插頭、插座及線路是否完好,避免接觸不良或短路。確保接地良好,防止靜電積聚。
-控制系統:測試顯示屏、按鍵及指示燈功能,定期備份控制程序數據,更新軟件系統以提升穩定性。
3.安全防護裝置測試
-每月運行溫度校驗裝置自檢程序,記錄壓縮機、加熱管等核心部件狀態。
-定期測試超溫保護、過流保護、漏電保護等裝置,確保異常時能及時切斷電源。
二、溫度校驗裝置清潔流程與注意事項
1.外部清潔
-表面除塵:使用吸塵器清理散熱孔、控制面板縫隙的灰塵,避免堵塞影響散熱。
-外殼擦拭:用中性清潔劑稀釋后擰干抹布擦拭外殼,頑固污漬可用75%醫用酒精棉片輕擦,避免液體滲入按鍵縫隙。
-門封條處理:用棉簽蘸取酒精清理霉斑,擦干后涂抹硅脂防止老化開裂。
2.內部清潔
-內壁與擱板:取出樣品架、托盤,用軟毛刷清除角落積塵,蒸餾水擦洗內壁,禁用鋼絲球以免劃傷涂層。
-水垢處理:白醋或檸檬酸溶液浸泡結垢處15分鐘,軟化后擦拭;頑固污染物可用異丙醇(IPA)溶劑處理,完成后通風。
-加濕器與水箱:排空存水后拆解加濕器,刷洗電極片和水位浮球;水箱用蒸餾水沖洗3次,每月使用專用除垢劑浸泡1次。
-排水管:用細長軟管刷疏通,確保排水暢通無滯留。
3.傳感器與濾網清潔
-濕度傳感器:用酒精棉輕拭探頭表面鹽分結晶。
-濕球紗布:更換為潔凈蒸餾水浸透的新品。
-濾網更換:粗效濾網每月清潔,高效HEPA濾網每半年更換。

三、溫度校驗裝置正確存放方法
1.環境要求
-溫度與濕度:存放環境溫度控制在5-35℃,濕度低于85%,避免冷凝水結冰脹裂管路或高濕導致霉變。
-通風:設備四周預留至少50cm空間,禁止堆放雜物影響散熱;覆蓋防靜電罩布,重點保護控制面板和散熱口。
-避光與防振:選擇陰涼、干燥位置,避免陽光直射;遠離振動源(如大型機械),地面平穩堅實,必要時鋪設防振墊。
2.封存前處理
-干燥處理:打開排水閥,用氣泵吹干加濕水槽;運行制冷系統10分鐘,蒸發器結霜后手動除霜,避免冰晶膨脹損壞翅片。
-部件檢測:對鎳鉻合金加熱管進行短路檢測,阻值偏差>10%時需更換。
-電源處理:拔掉主電源插頭,用絕緣膠帶封堵插座孔洞。
3.長期存放管理
-干燥劑使用:在箱體內放置硅膠干燥劑,每月更換并記錄濕度卡顏色變化。
-監測與預警:部署溫濕度傳感器,數據接入實驗室管理系統,超限自動推送警報。
-振動監測:在壓縮機、風機等關鍵部位粘貼振動監測貼片,定期掃碼讀取狀態。
-維護檔案:建立“一機一檔”,記錄清潔時間、部件更換周期及異常情況。
四、溫度校驗裝置特殊環境處理
-高濕或粉塵場所:增設防塵罩或防護外殼,減少灰塵進入;使用除濕設備或加裝空調調節環境濕度。
-腐蝕性氣體環境:避免設備暴露,定期檢查金屬部件腐蝕情況,必要時涂覆防銹漆。
五、溫度校驗裝置維護周期建議
-日常:每次試驗后清理內部殘留物,檢查門封條及電源線路。
-每周:清潔外部表面及通風口,測試安全防護裝置。
-每月:運行自檢程序,備份控制數據,更換粗效濾網。
-每季度:校驗傳感器精度,清洗蒸發器、冷凝器及加濕器。
-每半年:更換高效HEPA濾網,全面檢查制冷劑壓力及加熱元件狀態。